为了摆脱孤独的生活,美国的许多空巢老人正在追求一种颇受争议的新趋势——从小养猴子。在这些父母眼中,猴子不能上学、不能毕业、不能结婚,所以他们永远不会离开自己的身边。这些猴子像儿子女儿一样被养大,过着和普通美国孩子一样丰富多彩的生活,穿童装,看儿童动画片,想吃什么就吃什么。事实上,这些美国父母收养的猴子并没有被当作“宠物猴”对待,而是被他们当作真正的孩子来抚养。这些猴子都穿着可爱的童装,有自己独立的卧室和很多令人羡慕的玩具。他们还可以在睡觉前观看电视上的卡通片和DVD电影。美国至少有15,000只猴子被私人收养,其中大多数与主人生活在家里。
同样,在我国,饲养宠物狗也已成为普遍现象。有很多孤独的老人或离婚的单身男女。就像美国人一样,狗有特殊的卧室、各种特殊的衣服和特殊的名字。然而,他们中的许多人有名字却没有名字。但他们必须被称为“宝贝”、“儿子”和“女儿”。他们将其视为同伴或孩子,主要是为了远离孤独给自己带来的情感空虚和孤独。最新研究发现,孤独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危害与吸烟、肥胖一样。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·卡西奥波在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展示研究成果称,孤独感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,使人体血压升高,增加压力,造成抑郁症的风险。他发现孤独可以增加人体应激激素皮质醇的分泌。皮质醇分泌增多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,使人更容易生病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“人们的生活状态越来越孤立。部分原因是人口老龄化、晚婚、少子化,人们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,孤独感与日俱增””。孤独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。重要的社会问题。
美国美国有15,000只猴子被私人领养,其中大多数与主人一起生活在家里。来自美国密苏里州瓦帕皮洛的59岁妇女洛丽·约翰逊(LoriJohnson)和丈夫吉姆(Jim)共有六个孩子。当他们的六个孩子长大时,洛瑞总是觉得她是世界上最忙碌的人。连片刻的平静都没有。然而,当六个孩子长大,组建家庭,搬出父母的家时,洛瑞觉得她的家突然变成了一座空荡荡的大房子。结果,她患上了严重的“空巢综合症”,心情……郁郁寡欢,在医院度过了3个月的时间。洛瑞出院后,收养了一只名叫杰西的卷尾猴,并将她当作自己的“新女儿”抚养长大。事实上,洛瑞是美国越来越多热衷于收养猴子的孤独父母之一。来自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的58岁妇女玛丽莲收养了5名“猴童”。我们国家很多地方,很多情况和美国非常相似。父母可以养几个儿子,但几个儿子却养不起一个老人的例子有很多。
天下父母都知道父母是多么可怜。他们会像洛莉·约翰逊和她的丈夫吉姆一样,从出生到哺乳,省吃俭用,历尽千辛万苦将他们一一抚养长大。从牙牙学语,从幼儿园到大学,父母为了抚养他们付出了很多心血。我想组建一个家庭并为他们买房子。那些为孩子倾注一生心血、为孩子安排一切的父母,早已两鬓斑白。他们已经到了退休年龄,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。此时,这些父母已经积劳成疾,有的甚至病得很重。不过,他们懂事的孩子却过得更好,经常回家看望他们。当遇到那些不知情或因各种主客观原因不回家的人时,老人不仅承受着疾病的肉体折磨,更重要的是思念孩子和孤独的双重精神折磨。由于无法得到孩子的定期探望和照顾,他们被迫寻找猴子、宠物狗、宠物鸟来代替孩子。但没有语言和情感的交流,只是形式上的寄托。这不能不说是当今人类的悲剧。
近年来,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。与教育、住房、医疗一样,它已成为值得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。尽管全国各地通过多种形式、多种渠道开设了各种规格的养老院、老年公寓,但其设施、设置、服务、收费等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。随着我国经济条件的改善,国家应调动各方积极性,通过国家投资、民间投资、合伙投资等方式,尽快启动这项社会急需的公益项目并造福于人民。
解决老年人无人照料的现实问题,更重要的是通过集体居住、集体生活解决他们的孤独问题。真正让这些无子女、或有子女但无法照顾的老人,老有所养、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乐。把猴子、狗当作“孩子”来养,实在是老年人的无奈。
相关资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