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。在丰富多彩的养生健身技术中,太极拳有其独特、完整、科学的锻炼方法和理论体系,以及良好、准确、全民的保健作用。其功能和医疗效果深受群众青睐
中医认为,人体是以脏腑为中心,通过经络气血运行以及形体、五官等组织联系起来的矛盾统一整体。全身各脏腑、经络、气血相互联系、相互制约。在“心脏——君主的宫殿”的指挥和协调下,既分工又协作。共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,维持阴阳平衡。
太极拳是根据阴阳、脏腑、经络、气血理论创立的锻炼方法和动作要领。可用一句话来概括:“心气者,王之骨肉臣”;三调:调心、调气、调身;
九要:静、定、贯、顺、从容、顺、松、正、正。练功时要心静,内外放松,以心行气,以气行身,神形合一,靠意气。还需要长期坚持锻炼,才能增强体质。
1、强心“心为五脏六腑之主”。练习太极拳特别强调“静心用意”,用意识引导动作,使心静、意念集中、身体放松,五脏六腑才能发挥正常功能,从而达到相对平衡。
冷静的头脑可以带来敏捷的思维和流利的语言。心气运行顺畅,能发挥其统血、化瘀的作用。气血畅通饱满,面色自然红润。
2.养肝练太极拳时,心境宁静,心情平和,气随心动,内外舒畅,动作轻柔灵活,如春风杨柳,元气充沛,可以使肝气舒畅,使肝体得到滋养,肝血能够储存,有助于脾胃消化,防止其克土。练拳时采用有利于气运的腹式呼吸,有助于行气活血。眼睛专注于动作,动作活泼连贯,对养肝明目、舒筋活络大有裨益。
3、练拳时腹式呼吸健脾,“气势要旺”,加强内脏的蠕动,如对肠胃等内脏的自我按摩,使三焦之气得以升华。脾胃能升降顺,新陈代谢能加强,土能运化。水谷作用强。心情舒畅,食物自然香甜。化学来源增加,营养充足,肌肉丰满有光泽,四肢强健灵活。脾强了,营养血就充足,调节血液的功能就一定正常。
4、补肺。练太极拳要求气沉入丹田,从而加强肺的统气功能,增加肺活量,有利于肺的下降。通过辞旧迎新,可以进一步促进全身气血的运行,使身体各部分得到营养和活力。
练拳时,将肺的呼吸与皮毛的开合联系起来,与动作的开合、动作的起伏结合起来。练拳后,皮肤会温暖或微汗,有利于肺气的宣发和水经的调节。它还可以保护皮肤,预防感冒,使皮肤湿润、敏感。
5、古神太极理论认为“腰为主”、“命运之源在腰间隙”。因此,练拳时非常注重腰的作用,腰为肾之府。以腰为轴,带动四肢及全身协调运动,使力路完整,气机运行顺畅;要“行气至背”、“中气透脊”;
还需挂顶、胯部、提肛、尾部,以固肾元气,调任督脉之气。并以心为令,气沉于丹田,使心肾相交,水火相和。这样,两肾和命门的功能就加强了,使肾精充沛,阳气旺盛,动作轻快,大便协调,筋骨坚固,牙齿坚固,头发光亮。耳朵清晰。
6、有益于大脑。脑为髓海,精气神气高度浓缩,是生命的要穴。练习太极拳可以使心静、心静、协调地完成各种动作,对锻炼中枢神经系统、加强大脑的调节功能有很好的作用。又因肾主骨,骨生髓,肾通脑,肾气旺盛,任督二脉畅通,可使髓海充盈,精神充沛,思维敏锐,记忆力强,可以开发智力、延缓衰老。
7、理气和血练拳时要“以意行气,以气行身”,“气行周身而不滞”。这样可以使全身的气运行畅通无阻,气血运行自然顺畅。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。
太极拳以气行身,“行劲如丝”的练习方法。通过“立如平、行如轮”的轴运动,使全身关节像皮肤上的螺丝一样,缠绕、往复运动。疏通经络,协调气血。这样才能达到气血运行、血旺气足、血脉和谐、气机畅通、精力旺盛、抗病力强的功效。
8、炼人性,使人幸福。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陶冶人的性情,养成冷静、温柔、耐心、坚忍、意志坚强、乐观进取等优秀品格。练太极拳后,人会感到舒畅、开朗、平静、平和,不会被七情六欲所困扰。
如果有烦恼,就找一处大自然清静的地方,打打太极拳,可以消除杂念,平静心神。工作学习之余,练太极拳是闲暇时的一种积极的休息、健康的消遣、高尚的娱乐和良好的情感锻炼。
综上所述,太极拳是一项修身养性、神形兼备的保健运动。通过调心、理气、理体等一系列调节人体阴阳对立与统一的动作,以固神、行气、血、疏通经络。协调五脏六腑,行筋骨,使人正气旺盛,阴阳平定,保持内外平衡。协调一致,达到保健、祛病、延年益寿、强身健体的目的。
相关资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