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东省质监局前日公布,共抽查全省89家企业生产的178批次学生服,合格158批次,合格率为88.8%。也就是说,超过10%的校服不合格。调查中发现的不合格项目主要涉及pH值和关系人体健康安全的致癌物质联苯胺。
虽然通过率比去年高
但遇到了消费者信心低迷的时期
虽然88.8%的合格率比2007年的52.2%高出36.6个百分点,但在当前中国消费者的“低信心期”,即使是10%以上的不合格率也会被所有人拿放大镜看待生命之行。昨天广州各家媒体的报道一出,立即被国内外多家新闻网站转载,中国网友更是议论纷纷。
南方网一位网友表示:“建议从本学期开始,将校服费退还给学生,自己穿衣服会更健康。也希望上级相关部门处理此事。”尽快解决这个问题。”
据本报了解,校服质量问题在广东或国内其他省份已不再是新闻。它们几乎每年都会发生。此次,中国各大媒体和网友对这一消息关注较多,主要是赶上了问题奶粉的问题。
广东主要城市中,珠海校服产品合格率最低,仅为50%;佛山、河源、湛江等地的产品质量水平也较低,合格率分别为68.42%、70%和72.73%。深圳、韶关、东莞、云浮等城市产品合格率最高,均为100%;广州紧随其后,合格率为95.2%。
广东省质监局近日组织对全省学生服产品质量进行专项监督抽查。抽查发现的20家不合格企业及其产品被有关部门曝光。其中,广东省连平县鲲鹏制衣有限公司生产的一件“梅花”牌校服被检出含有致癌物质联苯胺。联苯胺曾经是染料工业的重要中间体。如果经常穿含有联苯胺的衣服,会引起恶心、呕吐,损害肝脏和肾脏。由于联苯胺的毒性较强,服装行业已改用其他无毒或低毒中间体。
此外,18批次产品pH值项目不合格,占不合格项目的90%。根据我国国家强制性标准,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品的pH值要求在4.0至7.5之间。如果pH值过高或过低,都会破坏皮肤的表面平衡,引起皮肤过敏或诱发感染,使皮肤容易受到其他病菌的侵害。
广州白云区一家服装公司负责人告诉广州《信息时报》,一些学校订购校服时,价格很低。一套夏装只要20至30元,“几乎赚不到钱”。此外,很多学校收到校服后很少进行检查,更不用说送相关部门进行检测。因此,一些企业在拿到中标合同后就偷工减料。不合格的校服流入学校。
针对本次抽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,广东省质监局表示,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后处理工作,包括责令产品不合格企业限期整改、召回对不合格产品,并通报相关市质监局。依法立案查处产品严重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企业,进一步加大学生制服质量跟踪监督抽查力度。精彩推荐愤怒!男医生请不要碰我老婆的私处
人造卵造假全过程曝光
性瘾者花费数百万美元进行数万次性行为
烧烤真相:病肉与罂粟调料混合
杨永新与陶宏凯辩论“戒网瘾”
惠州鼠茎街实景照片
暗访黑作坊:烂鸡鸭肉变成美味叉烧
臭皮鞋被我们吃掉了
相关资讯: